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是绿茶,浙江湖州安吉县特产

安吉“国字号”非遗大师+2!

国字号双认证!

安吉“国字号”非遗大师+2!

全国优秀案例+1!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县传统技艺人类非遗项目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达有和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项目化龙灯代表性传承人杨海人位列其中!

同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示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安吉县文体旅游局与鄣吴镇联合申报的非遗项目《鄣吴竹扇:推动青年入乡共建美丽乡村》成功入选,成为全省唯二、全市唯一入选案例。

陈达有:安吉白茶制作技艺的革新者

陈达有,1965年出生,安吉县溪龙乡溪龙村人。1984年随父陈守彬学习炒茶技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的传承和推广,创立了手工“三进三出”的优质安吉白茶炒制技艺,省略极易产生焦糊异味的炭烘工序,为安吉白茶炒制技艺的发展和革新起到了表率作用。

640.webp (1).png

杨海人:舞动“上舍化龙灯”的守艺人生

1951年出生的杨海人,是梅溪镇上舍村化龙灯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10岁便开始学习基础动作,20多岁经常与老传承人共同表演,1991年与团队重启中断多年的化龙灯制作与演出,并荣获“湖州市首届丝绸文化节”金奖。在杨海人的推动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舍化龙灯”这项民间艺术重焕生机。

640.webp (2).png

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公示

鄣吴竹扇非遗工坊

鄣吴竹扇:推动青年入乡共建美丽乡村

鄣吴竹扇非遗工坊位于一代大师吴昌硕的故里——鄣吴镇,是集研发设计、生产制作、体验式非遗传承教学为一体的传统文化创新型工坊。

工坊通过“产+学+研”的创新模式,与当地农户开展订单式合作,实现鄣吴竹扇制作技艺的有序传承与发展,在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同时,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640.webp (7).png

青年入乡传承有序。工坊带头人胡新华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回工坊,更在传承推广上不遗余力。工坊通过授课培训、导师帮带等形式,持续壮大传承团队。同时,工坊建立了全镇扇业工匠名单库,将50余名资历深厚、工艺精湛的本土“竹扇导师”入库,为鄣吴竹扇的传承积蓄人才。目前,在工坊带动下,鄣吴制扇从业人员占全镇人口的10%,已建立制扇技能大师工作室11家,培育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2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69人。一批返乡青年参与鄣吴竹扇就业创业。

640.webp (8).png

创新方式推动发展。工坊创新推出“1+11+N”发展模式,即以非遗工坊为中心,11个制扇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基础,带动N个全国各地传承鄣吴竹扇技艺以及生产销售的工作站,推动整个扇业的发展。工坊持续完善产业配套,加快“扇旅”融合步伐,在归仁里老街整合集研发、制作、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手工制扇工作室17家,完成鄣吴制扇产业链产品标识、货源销路等标准的统一,形成聚集效应。同时,工坊还与安徽省东亭乡签订协作共建合作协议,围绕制扇开展多方面合作,跨省解决部分安徽闲散劳动力问题。

640.webp (9).png

产业融合丰富业态。工坊以“行走的课堂在古鄣”为热点,积极开展文旅融合活动160余场,建有亲子研学、扇面研学及非遗体验等基地6个,有序开展各类鄣吴竹扇非遗体验活动180余场,接待研学团队批次逐年增加,打响了亲子研学品牌知名度工坊。工坊深入挖掘鄣吴文化、昌硕艺术元素,结合现代审美,设计出便携时尚的竹扇款式100余种,研发产品500余种,拥有专利50余项、版权设计20余项。此外,工坊还积极拓展平台,除了在主流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还通过抖音、小红书等10余种社交媒体进行推广,与知名达人合作开展点对点直播带货、IP联名等,截至目前,每月销售额突破30万。此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双向发展,产品现已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

640.webp (10).png

“双喜临门”

标志着安吉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迈上新台阶

为安吉点赞!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安吉白茶 » 安吉“国字号”非遗大师+2!
分享到: 更多 (0)
安吉白茶  南太湖茶馆 

版权声明:除特别声明外,内容全部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 hucheng114 进行处理